首页 > 建设动态 > 村镇建设

【打印】

【字体:

今年“三农”工作怎么干

发布日期:2022-02-16 10:11 信息来源:河南日报 点击量:

  2022年“三农”主要目标

  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

  恢复重建水毁高标准农田572万亩

  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

  “三农”向好,全局主动。守好“三农”基础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2月14日,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,为今年“三农”工作划定“路线图”。

  “三农”工作意味着什么?

 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关键之年,“三农”的基础性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。

  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,我们吃饭问题被“卡脖子”,就会被“一剑封喉”;如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不好,老百姓整天忧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何谈美好生活;如果农业现代化这条腿继续跛着,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,共同富裕靠什么来实现?

  对农业大省河南来说,抓好“三农”工作,推动乡村振兴,责无旁贷。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,大灾之年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,这都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优势。

  但同时,也必须看到我省“三农”的短板劣势: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不完善,抗灾能力偏弱;农业质量效益不够高,名优特产品少,产业链条偏短;农民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;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突出,乡村建设任务繁重。

  可以说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的表现仍较突出。锚定“两个确保”,建设现代化河南,大头重头在“三农”,潜力和空间也在“三农”。

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端牢中国饭碗

  稳字当头,先稳粮食。

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义不容辞。

  “民非谷不食,谷非地不生”,数千年的耕作智慧和大国“三农”的实践一再证明,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。牢牢守住耕地红线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.6亿亩以上。

  “实践证明,正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我省粮食才能实现连年丰收,平均每亩增产150斤左右。”省委农办主任,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宋虎振表示,今年我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,恢复重建572万亩水毁高标准农田,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。

  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?

  我省将开展农林种质资源普查收集;设立政府引导的现代种业基金,整合种业集团;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以新乡平原示范区为中心,规划建设“中原农谷”;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,重塑“三农”领域实验室体系。

  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。

  美丽乡村既要“塑形”更要“铸魂”

  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宰湾村,村民张超家的洗手间,用瓷砖装修过的墙面焕然一新,水冲式马桶旁是洗手池。“以前用的旱厕,夏天臭气熏天,自从改成了水冲式厕所,环境好了,心情也舒畅了!”张超说。

  小厕所大民生。今年我省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化,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入开展好“治理六乱、开展六清”集中整治行动,力争用半年时间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,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机制,确保有人管、有经费、有制度、可持续。

  环境美,生活美,还需文化丰。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,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,强化基层治理,培育文明乡风,以优秀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,美丽乡村既“塑形”又“铸魂”。

  乡村美起来,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、乡愁寄托和心灵驿站,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,才是真正完整的美丽中原。

  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

  千年梦想,百年奋斗,一朝梦圆。去年,我省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
  绝对贫困消除了,但脱贫的基础还不稳固,脱贫地区产业还有不少同质化现象,特别是去年灾情和疫情叠加,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不小压力。

  “我省将抓好扶贫产业发展,深入实施田园增收、乡村旅游、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,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,带动脱贫户、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。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郭奎立说。

  在光山,“一亩油茶半斤油,又娶媳妇又盖楼”。在正阳,花生系列产品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,全国花生价格,正阳“说了算”……“一县一业”“一镇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,全省农业版图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推进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,实现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应培尽培、愿培尽培,把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支撑优势。

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,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

  “三农”蓝图已然绘就,乡村振兴加速奔跑。(记者 刘晓波)